十八岁西装定制兰州-兰州西装定制哪家好
中国的一套民风民俗 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关于中国传统节日
汉民族15个主要节日:
春节、上元节(元宵节)、花朝节(花神节)、上巳节(女儿节)、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鬼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腊八节、祭灶日(小年)、除夕
汉民族传统节日近50个
●正月
---------------
初一:春节(元日、元旦、元正、元辰、元朔、正旦、正朔)
立春节(于立春日)
初七:人日节
初八:谷日节
初九:天日节
初十:地日节
十五:元宵节(上元节、灯节)
二十:天穿节
廿五:填仓节
晦日:正月晦
●二月
---------------
初一:中和节(太阳生日)
初二:春龙节(龙抬头、龙头节、土地会、春社日/属春秋两社日之一)
十二:花朝节(花神节、百花之神生日)
十五:扑蝶会
十九:观音诞
春分节(于春分日)
●三月
---------------
初三:上巳节(女儿节)
寒食节(冬至日后一百零五日,清明前一二日)
清明节(于清明日)
●四月
---------------
初八:浴佛节(释迦牟尼诞辰)
立夏节(于立夏日)
十八:碧霞元君节
●五月
---------------
初五:端午节(端节、端五、端阳、重午、蒲节、天中节)
十三:雨节(关公磨刀日)
二十:分龙节
夏至节(朝节,于夏至日)
●六月
---------------
初六:天贶节(六月六、晒虫节、虫王节、回娘家节)
十九:观音会
廿四:观莲节(莲花生日)
●七月
---------------
初七:七夕节(乞巧节)
十四:秋日拔禊
十五:中元节(盂兰盆节、鬼节、瓜节)
廿九:地葬节
●八月
---------------
初一:天灸日(天医节)
十五:中秋节
●九月
---------------
初九:重阳节
十九:观音会
●十月
---------------
初一:寒衣节(授衣节、冥阴节) (本表于年月底编制,故以此起算)
十五:下元节(下元水官节)
●十一月
---------------
冬至节(于冬至日)
●腊月
---------------
初七:驱傩日
初八:腊八节
十六:尾牙节
廿三:祭灶日(小年)
除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年习俗源自何时很难考究,不过一般认为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末祭神祭祖活动。农历的正月(1月)是一年的开始,而正月上旬或中旬,大部分情况正好是春季的开始(少部分时间立春是在农历腊月下旬),现在定名为春节;节日具体时间最后的确定相信和这个时间对农业劳作影响最小有关。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月大为30日,月小29日),称之为“大年三十”,除夕晚上全家人团圆吃年饭(农历一年中最后一顿饭),年饭以后有熬年夜(守年岁)和发压岁钱的习俗,表示从农历上年的最后一天守到来年的第一天,因此,对这一节日又称之为过年。
从阳历看,春节在1月21日至2月20日游动。立春在2月4日或2月5日。
小年大年
在民间,特别是农村地区,有过小年和大年的习惯。
小年,即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参见讨论页中的说明),送灶王爷上天(把供奉的灶王画火化),向玉皇大帝报告他所在的一家,在过去一年的表现。为了让灶王爷说好话,要供奉糖瓜,送行时还要用糖糊在他嘴上,让他上天言好事。到除夕再把灶王迎回来,就是请(买)一张新的灶王画(画上画有灶王爷和他的太太灶王奶)供在厨房。画的两侧通常贴一副对联: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横批:一家之主。
大年从腊月最末一天开始,一般认为到正月十五日元宵节为止,亦有未出正月就是年的说法。
放假日期
大陆规定的“春节法定假日”为农历正月初一至初三(1日至3日)三天。尽管如此,很多地方(特别是非国有单位)还是要到正月初八才正式上班。
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中国周边国家,如韩国,韩语为“Seollal ”(韩语“新的一年”的意思),法定假日;越南,称“元旦”,这一假日的法定时间和中国相同,也是初一至初三。虽然各国称谓不尽一样,但是习俗差不多。
过年习俗
腊八:农历腊月初八,是汉族传统的节日,作为“年禧”即将到来的信号。作为传统,这一天要喝腊八粥,制作腊八蒜。参见腊八节
祭灶,就是小年送灶王爷上天
扫尘,
贴春联,贴年画,
请神,拜神,送神,
烧香,燃烛,
挂灯笼,灯笼里点蜡烛,烛焰蹿动,真好看.要是放一个电灯泡,可就逊色多了.
拜祖先,
敲锣打鼓,
年夜饭,守岁,
放鞭炮,
拜年,
压岁钱,
踩高跷,舞龙灯,
阖家团聚。出门在外学习工作的人要回家与父母团聚,一起过年。
“年”的传说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可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蜡烛还发着余光……;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
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新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
千百年来,人们使年俗庆祝活动变得异常丰富多彩,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十,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在春节前扫尘搞卫生,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
然后就是家家户户准备年货,节前十天左右,人们就开始忙于采购物品,年货包括鸡鸭鱼肉、茶酒油酱、南北炒货、糖饵果品,都要采买充足,还要准备一些过年时走亲访友时赠送的礼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准备过年时穿。
在节前要在住宅的大门上粘贴红纸黄字的新年寄语,也就是用红纸写成的春联。屋里张贴色彩鲜艳寓意吉祥的年画,心灵手巧的姑娘们剪出美丽的窗花贴在窗户上,门前挂大红灯笼或贴福字及财神、门神像等,福字还可以倒贴,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气到了,所有这些活动都是要为节日增添足够的喜庆气氛。
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在过去的传说中,年是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想象中的动物。年一来。树木凋敝,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年如何才能过去呢?需用鞭炮轰 ,于是有了燃鞭炮的习俗,这其实也是烘托热闹场面的又一种方式。
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离家在外的孩子在过春节时都要回家欢聚。过年的前一夜,就是旧年的腊月三十夜,也叫除夕,又叫团圆夜,在这新旧交替的时候,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除夕晚上,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年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北方地区在除夕有吃饺子的习俗,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又取更岁交子之意。在南方有过年吃年糕的习惯,甜甜的粘粘的年糕,象征新一年生活甜蜜蜜,步步高。
待第一声鸡啼响起,或是新年的钟声敲过,街上鞭炮齐鸣,响声此起彼伏,家家喜气洋洋,新的一年开始了,男女老少都穿着节日盛装,先给家族中的长者拜年祝寿,节中还有给儿童压岁钱,吃团年饭,初二、三就开始走亲戚看朋友,相互拜年,道贺祝福,说些恭贺新喜、恭喜发财、恭喜、过年好等话,祭祖等活动。
节日的热烈气氛不仅洋溢在各家各户,也充满各地的大街小巷,一些地方的街市上还有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游花市,逛庙会等习俗。这期间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热闹非凡,盛况空前,直要闹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后,春节才算真正结束了。
春节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但是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只是过节的形式更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更蕴味无穷。
春节的由来与传说
春节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至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但古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直到中国近代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
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春节源于我国原始社会的《腊祭》。据说腊尽时日,人们杀猪祭祀老天,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们用朱砂涂脸,鸟翼装饰,唱唱跳跳。至于“春节”一名,最早见于《后汉书·杨震》:“又冬无宿雪,春节未雨,百僚焦心。”
1949年9月27日,新中国成立,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元,把公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俗称阳历年;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俗称阴历年。
春节传说之一:熬年守岁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探究这个习俗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守岁习俗兴起于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岁的诗文。“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 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风俗被人们流传至今。
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汉族——大年初一,人们不扫地,不向外泼水,不走后门,不打骂孩子、相互祝贺新年吉祥富贵,万事如意。
满族——年节将近时,家家打扫庭院,贴窗花、对联和福字。腊月三十,家家竖起六米多高的灯笼杆,从初一到十六,天天红灯高挂。年三十包饺子,讲究褶子多为好,子时煮饺子,有的裏边包上铜钱,吃到者有好运。春节要拜二次,年三十晚上一次,为辞旧岁;年初一再拜一次,为迎新春。春节前还要举行跳马跳骆驼等比赛。正月十五还有闹灯会。
朝鲜族——家家户户贴春联,做各式丰盛饭菜,吃“八宝饭”,除夕全家守岁通宵达旦,弹伽倻琴,吹洞箫。初一天亮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给长辈拜年。节日期间,男女老少纵情歌舞,压跳板、拔河。正月十五夜晚举行传统的庆祝集会,由被推选出来的几位老人,登上木制的“望月架”,伴著长鼓,筒箫、唢呐载歌载舞。
鄂伦春族——除夕,全家围坐,共进晚餐。品山珍,喝美酒,吃年饭。青年人给家族及近亲长者敬礼,叩头请安。午夜,人们捧著桦树皮盒或铁盒绕马厩数圈,祈祝六畜兴旺。初一,著新装互相拜年请安。青年男女聚在一起跳转圈集体舞。有打猎舞,“红果”舞,“黑熊搏斗”舞等。
赫哲族——除夕,大家忙著做年饭,剪窗花,糊灯笼。初一,姑娘、妇女和孩子们穿上绣有云边的新装,去亲朋家拜年,用“鱼宴”款待客人。有酸辣风味生鱼、用味香酥脆的“炒鱼毛”和大马哈鱼籽。民间诗人向人们献诗、讲故事。妇女们玩“摸瞎糊”、“掷骨头”。青少年则进行滑雪、滑冰、射草靶、叉草球等比赛。
蒙古族——五更吃饺子、放鞭炮与汉族同。此外,除夕要吃“手把肉”,以示阖家团圆。初一淩晨晚辈向长辈敬“辞岁酒”,然后青年男女跨上梭马,骑串蒙古包,先给长辈们叩头祝愿,接著喝酒跳舞,随后串包男女还利用这一机会廷行赛马比赛。
纳西族——正月新春人们互相访亲拜友,轮流做客,中青年男子组织灯会,并与别村竞赛。城市、乡村都办灯会 灯会节目演的是本民族故事:如《阿纽梅说笑》、《老寿星放鹿》、《社戏夜明珠》、《狮子滚绣球》、《凰舞》等。
藏族——除夕之夜,举行盛大的“跳神会”,人们戴上假面具载歌载舞,以示除旧迎新,祛邪降福。
彝族——春节期间集会跳“阿细跳月”,有些村寨年初一取水做饭都由男子承担,让妇女休息,以而对她们劳累一年的慰问。
苗族——把春节称作“客家年”,家家户户杀猪宰羊,烤酒打粑庆丰收希望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还要唱《开春歌》、歌词大意为思春、盼春、惜春、挽春等。
白族——白族人民从除夕开始互拜、赠送礼品。除夕岁守夜。子夜过后,男女青年争先挑水,以示勤劳。清晨,全家喝泡有米花的糖水,以祝福日子甜美。大家或结伴游览名胜古迹,或耍龙灯,舞狮子,打霸王鞭。
壮族——年三十晚上,家家的火塘上要燃起大火,终夜不熄,叫做“迎新火”。民间习惯包粽子过春节。节日期间还要组织丰富多采的民族文体活动庆祝,唱“采茶”、舞狮龙、跳打扁担舞、闹锣、打陀螺、赛球、演地方戏等。
京族——初一要拿上香烛到井边烧拜,叫“买新水”,藏族妇女初一的天不亮就要从河裏背回“吉祥水”。认为初一的新水可以带来福音和好运,能保一年的吉利。
东乡族——喜欢在春节期间打土仗,以示对养育自己的土地的热爱之情。
羌族——每家每户要做各种油炸面粉小牛、小羊、小鸡等祭品,用以祭祀祖先和天神,过年要喝咂酒,大家围坛而坐,由最长者唱《开坛词》,然后用约二尺多长的麦管从左至右,依次咂饮。
鄂温克族——正月初一,互相拜年,特别是对自己的长辈和亲戚必须在初一那天去磕头拜年。在年初一晚上,男女老幼集合在一个较大的房子裏尽情地快乐,一般都由老年人召集这个娱乐晚会,由妇女们先开始跳或唱,接著不分男女大家都跳起舞来。
达斡尔族——正月初一,天亮起来,妇女准备早餐,男人烧香拜天拜地拜诸神位,祈求天神及神恩赐太平丰年,拜完神,向长辈敬酒叩头接受老人的祝词。吃完水饺,穿起新衣服,近亲男女聚集在一起,由长辈年老者带领,按辈份高低进行各种娱乐活动。
哈尼族——除夕妇女忙著做糍粑,小夥子上山砍竹子,搭秋千架。不论男女老少,春节裏都喜欢荡秋千。
布依族——除夕夜,全家人围坐在火塘旁,整夜守岁。大年初一天刚亮,姑娘们便争先恐后奔向河边去挑水,谁最先挑回头担水,谁就是最勤劳最幸福的人,也以此预兆丰年。
瑶族——节日期间,人们聚在一起,观看风趣别致的“耕作戏”。一人扮牛,一人扮扶犁农夫,一人扮扩锄农民,三人边舞边歌,表示庆农业丰收;青年男女则聚在村寨四周草坪上,吹芦笙,弹月琴,唱山歌,寻找意中人。
景颇族——春节期间举行“打靶”比赛。初一早晨,人们纷纷聚到赛场上,姑娘们把自己绣的荷包挂在竹竿顶端,射手射中吊荷包的细线算神枪手,姑娘们便奖给神枪手一碗香甜的米酒。
拉祜族——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是云南拉祜族的“扩塔”节(拉祜语为春节)。除夕,每家每户要做象徵太阳、月亮和星星的糯米粑,祭日月星辰,盼望在新一年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初一至初四,青年男女争先恐后跑到泉边,迎接象徵纯洁、幸福的新水,以先得为快。同时,带著礼品走村串寨、访亲问友。
巴陇锋:评牛美春《且行且歌——写给十八岁前的我》
美其所美,清新可喜
——评牛美春《且行且歌——写给十八岁前的我》
巴陇锋
(本文发表于《甘肃日报》2017年2月8日第六版读书版,有删改)
读北大学生作家牛美春同学新书《且行且歌——写给十八岁前的我》,既惊且喜,惊喜于她的蕙心兰质,惊喜于她的博学多思,惊喜于她的文字可喜、风格清新,更惊喜于她在各得其宜的题材体裁训练当中传递出的卓越思想见识。
《且行且歌》一书是作者少年清发之作。全书收录了作者自六年级11岁到高二17岁六年间的作品,每篇作品长短不一、题材体裁各异,但均能涉笔成趣,有着极强的可读性。举凡生活感受、旅游见闻、求学思忆、读书感悟、亲情描述、诗情文韵、青春困惑、思想漫游、哲思杂感,均文笔清丽,想落天外,时有惊喜。书中有散文、诗歌,有小说,更有剧本节选,均为较成熟之作。从文本体验明显可见:作者知识储备深厚,思维异常活跃,在文字、题材、体裁、甚至流派风格方面都有可贵的尝试、可喜的表现,创作有特点、有亮点,更有潜质。
首先,我手写我心,敢于坦露“小我”,描画“大我”。
文如其人,一方面小作家自小受到良好的家庭和学校社会教育,阅读面宽、知识广博,志趣高远,生活学习习惯好、“三观”正确:这些很重要,我们有太多的少年学生接受的是社会主义教育,但深受污文学、享乐主义毒害,满身沾染着网瘾、自恋、自私、享乐等习气,早被毁了三观;另一方面,作者感悟力强,早慧早熟,能够将阅读、见闻和写作相长,融会创造,在文学创作道路上,早已登堂入室进入创作境界,而不是只停留在习作和练笔试笔阶段,的确在文史及创作方面是可造之材。如此,创作主体冰清玉洁,操控文字、传达思想的能力很强,故其诗作散文意向纯正(如散文诗《养就心中一段春》)、情志高邈(如读后感《千古骠骑》、随笔《站在大师的门口》),是作者少年壮志豪情的明见;小说剧作或形象丰美、崇高感人(如小说《想变成男孩的女孩》、剧本《大梦敦煌》),或离奇诡谲、启迪人生(如小说《灵感娃娃》《尸恋》《梦》《遇见》),都是作者“白日梦”使然,是小作家“小宇宙爆炸”的外化。
作者所爱者莫过于北方的雪(如散文《雪》)、青葱的草原(如游记《草原》)、辽远的大漠、细雨江南(《碎笔·碎笔之一》),所喜者莫过于人间至情(如散文《味道》)、脚下黄河(如诗作《我站在桥上看黄河》),所尚者莫过于大漠敦煌(如剧本《大梦敦煌》、游记《莫高神韵》《敦煌杂感》)、千古英雄(如读后感《千古骠骑》《莫高神韵》《敦煌杂感》),所惜者莫过于已然逝去的孩提时光(如散文《孩提时光》)、美好童年(如散文《童年》、诗作《青涩岁月》),所痛者莫过于青春的荒废(如心理独白式散文《孩子,你让我好受伤》)、成长的阵痛(如小说《我们没有资格随遇而安(节选)》《疼痛的青春》)、天才的泯灭《寻常路》。
诗言志、文抒情,小说剧作则是想象自我,表达自己人生理想、纸上实现自我的绝好文学样式。作者常耽于幻想,且收获颇丰。从片段小字,到尺幅文章,到短篇小说,再到长卷剧作,小作者实现了从“小我”零星感悟、断思、遐想、哲辨,到“大我” 想象、畅想、创造、建构的华丽转身、美妙蝶变,如《劝导》有契诃夫味道,《梦》是成熟的现代派小说,《寻常路》为现代版的《伤仲永》,对学校教育的现实关照性强,思想容量大,读来令人揪心,久久难以释怀。
其次,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体裁多样。
如前所述,《且行且歌》涉猎广泛,展现了丰富多彩的生活、抒写了个人的独特感受,其创作和试笔题材广泛,体裁多样。不必说作者感天地于须臾、思古人而服膺,更不必说她能够借助文字言说“小我”“大我”,单是其众体兼备、时有亮点、令人称奇的地方,就要令我们目不暇接了。作者除了会写善写中规中矩的诗文、小说、剧作而外,值得称道的是,她还善于移植运用古代言体的写法写出了堪称一绝的散文《孩子,你让我好受伤》和小说《怦然心动的感觉》,前者以“夫子自道”的描摹一个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学生的母亲,将其望子成龙、横铁不成钢而不得,甚或连正常人的日子也过不上的悲愤、悲悯、绝望活脱脱地刻画出来,感染力强,令人叫绝,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后者以沉静、简约而圆熟的笔墨,描画出一个十几年如一日、整日围着丈夫儿子转、完全丧失了自我的中年职业女性的可悲形象,她那如救命稻草一样的、偶尔袭她而来的“怦然心动的感觉”,最终也没能挽救她,如此“全心全意”的奉献于家庭的她,不仅没有成为相夫教子的典范,适足以惯坏丈夫、爱杀孩子;多么具有警示意义。
同样,小作家还“敏而好写”,以自己温润之笔,关注到残疾、智障、乞丐题材,如《另一种爱》笔端含情,波澜起伏地写就了视力缺陷的爷爷对于不识人间亲情、不大领情孙女的默默呵护;《班长》着力刻画了一个被母亲以学校义工身份伴读的脑瘫男孩的形象,心酸温情,令人读来感怀;《乞丐》一文将面对不同行乞者施舍与否的心理刻画得细致入微。作家还写到重男轻女问题,反映校园生活的小说《想变成男孩的女孩》重点一波三折地写忍辱负重、刻苦好学的假小子的故事,但背后的推手是“重男轻女”的封建残余思想。超乎作者年龄和阅历,作家还涉及了“反腐”话题,《回家》类似于鲁迅的《故乡》,篇末点题,我们看到陈婆的身后凄凉,是因为有个“摊上事儿的大官儿子”,发人深省。作家还关注生(如《关于生观》)、思考孤独(如《关于孤独》)、叩问命运(如《命运》)。出于少年的心理,她自然更是关注保护小动物,如《流浪猫小黑》,同时不会忽略代际冲突。
在众多题材体裁当中,作者对于叙事文学的专长、对于历史题材处理的才能,是显而易见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作者的写作已达于全面发展且显露专长的阶段,如《比》《长大》《敦煌大梦》等,表现不俗。特别是《霍去病传》讲宫斗,不仅显示作者驾驭大题材以简驭繁的本领,也显露出作者的英雄崇拜思想,已是成熟作品。
一滴水映出整个太阳。从以上分析可见,《且行且歌》尽管题材广泛、手法多样,但它绝非虚无,作家笔触所及,均能以生活的不完美、成长的痛、对庸常生活的抗拒、英雄崇拜为鹄的,以引起关注与疗救。
最后要说的是,作者在文体上高度自觉,自成风格。
集子中不同类别的作品尽管风格迥异,但均臻完美,清新可喜。作者早慧早熟,对于文字、写作、文体、灵感、创作态度等问题保持高度热情,《且行且歌》中就有作者的夫子自道——她的文论,如《散文》表露自己散文观,《感受文字》表现自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敏感和嗜好,《灵感娃娃》以意识流小说的形式现身说法地讲述创作中的灵光一现时刻,可谓是作者的经验之谈,《梦》是抽象派小说,但也不啻于一篇文论,艺术化解读作家面对梦想与名利的困惑和出路。
作者在书的封面和各章的前面,都有文字在表露自己的写作思想,如背封上说:“我珍视文字,我也相信文字珍视我的感情。”“含义”一章的前言中,作者赞同“为生活而艺术”的观点,称“文字应该是有含义的……写作也不该是文字游戏……”正因为有如此见识,作者才能够以优美文笔、诙谐幽默警策语言,时时创造胜境,如《物是·人非》用名言警句起首,以“春夏秋冬”勾连,结构精巧、文笔温情,记取成长的阵痛和喜悦;而且富于哲理,如诗作《幸福》写到:“难道,幸福,就是在三叶草丛中寻觅四叶草,在四叶草丛中寻觅三叶草”,《只言片语》则哲思连篇;在情景交融的运用上,作者更是驾轻就熟,即便在长篇叙述文学中也很自觉,如《霍去病传》《大梦敦煌》,均能做到以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相生。
布封说:“风格即人。”有题材、文字、手法、思想等的良好支撑,作者作品的自成风格,也就不奇怪了。可以说,牛美春已经具有了自己的文风和面貌。不可忽略,其散文有鲁迅冰心三毛的痕迹,有契诃夫的味道如《劝导》,但总体而言,已面目自具。其创作,不仅能够灵活自如地美其所美,而且能够引导读者美其所美、认同自己的观点,如在最见思想和艺术功力的小说《寻常路》的开端,作者有个序“关于这个故事”,称北大的师姐看到自己的这个故事后发声:“把最年轻的时间和现在的高中教育体制结合在一起确实是一件让人无奈的事情。”无论这是实写还是只是一种小说引人入觳的技巧,都起到了点题的作用。
更为令人可喜的是,小作者甚至在文体、流派方面亦有很大的创造性。如前文所述,《梦》是一篇抽象派小说,《灵感娃娃》是意识流小说,《霍去病传》《大梦敦煌》分别是成熟的剧本和传记。
总之,要知道一个女孩有多么有才,请看牛美春的《且行且歌》。
(《且行且歌——写给十八岁前的我》,牛美春著,兰州大学出版社出版)
2017年元旦
请帮我找一下大师的童心和爱心表现
分类: 文化/艺术
问题描述:
安徒生是伟大的文学家,爱因斯坦是卓越的科学家,一些文章通过童心和爱心把这两位不同领域的大师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除这两位大师外,哪些大使具有类似的童心和爱心呢?简述他们的童心和爱心的具体表现。
注意:1.安徒生和爱因斯坦除外。
2.字数不超过四行。
解析:
哲学大师的顽童天性?
金岳霖:风流名士的洒脱 ***
摘自《国学大师养生智慧》
◆ 没心没肺,能吃能睡。
◆ 悠闲飘逸,平安长寿。
◆ 逻辑用脑。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因痴恋大才女林徽因女士因而终身未娶、被誉为中国哲学界第一人的金岳霖先生,因病于1984年10月1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虚岁。消息传出,学界震痛,国家痛惜大师越来越少。一般人更熟悉的只是这位风流名士和林徽因的美丽故事,其实不但他的爱情故事具有传奇性,作为我国首屈一指的哲学大师,金岳霖先生的人生可谓一个传奇。
金岳霖先生,字龙荪,1895年8月26日生于湖南长沙,那天正巧是农历七月初七,相传金老的父亲那天刚好从外面骑马回家,途中遇到一条大蛇横在路中,金父便等蛇横过路后才策马而行。回家才知其夫人正要分娩,金父便决定:如果生下的是女孩就叫“巧巧”,若是男孩就取名“龙荪”,这就是金岳霖先生字的由来。金老的祖籍是浙江诸暨,由于他从不在公开场合提起自己具体籍贯,也未回过诸暨,所以一般人都认为金老是长沙人。实际上,金老的父亲原在诸暨,是清朝三品顶戴,曾为清盛宣怀尚书之部属。太平天国时期为躲避战祸,金父投奔了在湖南长沙的堂叔祖金兆基,此后便随着张之洞创办洋务实业,一路青云直上,先后担任湖南省铁路总办和黑龙江省漠河金矿总办。金岳霖先生的母亲唐淑贤夫人是湖南衡阳人,大家闺秀出身,不但贤惠能干持家有方,而且非常善良;这种善良的个性对金老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金老兄弟七人,还有两个姊妹,金老排在第七,很得父母的关爱。
在学术上金老成就斐然:他是中国现代拥有自己完整学术体系的少数哲学家之一,凭着《论道》、《知识论》和《逻辑》三本著作,金老奠定了他在中国哲学界的泰斗地位,其中《知识论》更在中国哲学史上首次构建了完整的知识论体系;同时金老也是世界公认的中国哲学家。按照中国另一大哲学家冯友兰先生的说法,金老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懂得并引进近代逻辑学的人,也是使认识论和逻辑学在现代中国发达起来的第一人;同时金老也是中国现代杰出的教育家,自1926年起金老到清华大学任教,当时清华大学哲学系只有他一个老师,也只有一个学生,号称“一师一生一系”。尔后的三十多年里,他不但一手办起了清华大学哲学系,而且培养了这方面的许多大家,桃李满天下。用金老同事汪子嵩先生的话说:“一直到1952年,清华哲学系的学生都是金先生的学生,或是学生的学生。”
这样一位成就卓然的学术大师,生活中却是一个天真浪漫有如孩童,洒脱飘逸宛如名士,同时又饱含人生 *** 的怪人。人们津津乐道他日常生活中的各式各样的奇闻佚事,他后半生的人生转向,还有他的长寿。金老是“双君子”:既有烟瘾又有酒瘾。根据他在回忆录里的文字,金老不但喝白酒、黄酒和啤酒,而且经常喝醉。他还说:
我从前是抽烟的。水烟抽过,不大喜欢。纸烟抽得最多,曾有瘾。好的抽惯了,贱的简直抽不得。斗烟我很喜欢,并且把烟斗作为美术品来欣赏。烟味最好的是雪茄。在德国,我曾抽过一支巨大无比的雪茄,一次抽完,醉了……我这个人从来乐观,惟一想“自寻短见”或“自了之”的时候,就是那一次烟醉的时候。
一个这样喝酒抽烟的单身汉,还能享有高寿,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兴趣。
一、老顽童心态:长寿的秘方
◆ 所谓返老还童其实说的也是长寿秘诀,不想老,就得有颗天真的童心。
◆ 始终保持着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面对生活,这也是享有高寿的必要条件。
◆ 金老曾戏言青年时,即使耗子在边上开运动会他也照睡不误。
◆ 我的日常饮食,几十年来都是一荤一素。
在熟悉金老的人眼中,大家非常一致的一个印象就是:金老是个孩子气很重的人,像个顽童哲学家,即使到了晚年,金老依旧保持着天真汉的形象。金老早年留学英美,接受了西方哲学家的思想,在穿着和餐饮都比较绅士化,同时金老也特别富有西方绅士的幽默;加上他本人似乎天生的乐天知命与豁达劲,金老在朋友圈子中是个很受欢迎的乐观派。但是在日常生活中金老的言行更像一个天真无邪的孩子,常使人忍俊不禁。他酷爱养犬斗鸡,并且安之若素地看着大斗鸡大模大样地啄食桌上菜肴,与鸡平等共餐。由于喜欢养斗鸡,金老对于中国各地的鸡也颇有研究,其兴趣和认真一点也不亚于今天小孩的集邮瘾。他认为斗蛐蛐需要高度的技术、艺术和科学,他的屋角还摆着许多蛐蛐缸。他还喜欢上面有盘龙图案、下面有海水图案的清朝花衣,还对绸缎颇有研究,并建议国家恢复宁绸的生产。研究金老的学者们惊奇地发现:在他的逻辑和哲学天地里,金老是逻辑思维异常清晰、哲理分析能力特别强的人;而一旦离开这块天地,金老则有如孩子般天真幼稚,同时又是十分真诚的天真。
1.天真真挚的童心
有位哲人说过,人一出生就开始了亡的旅途。所以人的衰老是无可避免的,但是人的心态很重要。当前流行一句广告词:“20岁的人,60岁的心脏;60岁的人,20岁的心脏。”尽管这说的是心脏,但也可以看出心态对于生命的重要性。许多寿星虽年纪很大却依旧谈笑风生,笑口常开,走路健步如飞,比那些颓废消沉的青年人看起来真的要年轻。所以俗话说青春常驻的秘密就是人老心不老,心态的衰老会以最快的速度反映在一个人的面容和形态上。所谓返老还童其实说的也是长寿秘诀,不想老,就得有颗天真的童心。但是一生要保持一颗不老的童心并非轻而易举的事。没有豁达开阔的心境,没有好奇的心思,没有与人为善、不怕被骗被嘲笑的精神,一般人到了中年后就坚持不了。而金老却是一生都像孩童一样坚守着自己的天真和真诚的美好个性。
金老这种个性也使他赢得许多朋友:学界的、赏画的、玩蛐蛐的等,可谓三教九流无所不有。平时在金老院子里面出出进进的人挺多,邻家小孩见了金老都称“金老头儿”,金老不但不会生气,还不时扮怪脸和他们打招呼。斗鸡比赛时,金老会到处搜罗大梨、大石榴,拿去和小孩子比赛。如果比输了,他就把水果给小朋友,然后再去买。金老生前好友、参事唐笙说:他这个人还是很有浪漫思想的,虽然不太说,在我小时候他就说,我不愿跟那些太太们说这说那的,我还不如跟你们孩子玩,他很有童心。
金老的侄子、北京大学教授金鼎汉眼中的金老更是个老小孩:他家里面有几个大箱子玩具,小孩子玩具,他平时有时自己玩,我的孩子去,我的孩子也玩,玩完以后就给我孩子一样玩具,你拿走吧。
金老的顽童心更有让人捧腹大笑的时候。据杨步伟先生记载金老在清华教书时,有一天金老突然给杨先生电话说有十分要紧的事,请他赶紧到自己家里一趟。而杨先生问他发生什么事时,金老无论如何不肯说;只催着杨先生赶紧来一趟,还说越快越好,并承诺事情办好了金老就请他吃烤鸭。杨先生是医生,不知道金老葫芦里藏的是什么药,又怕是出了什么紧要的事,他和赵元任先生将信将疑地到了金家。进门后杨先生才知道是金老养的鸡出了问题。原来是金老经常喂鱼肝油给鸡吃,所以鸡有十八磅之重,一个蛋生了三天还不下来,杨先生知道后哭笑不得。由于鸡蛋已有一半悬在外面,杨先生一下就掏出来了,金老对此却赞叹不已。为了表示庆贺,金老自然请他们去吃了烤鸭。
金老在对待许多具体问题上,他的思维方式是非常孩子式的,他自己也说过他的思维不能在活物上停留太久。而且由于长期和学术打交道,别人难免觉得金老书呆气。有一次毛主席对金老说:“金老,你要多接触接触社会。”自此20世纪60年代末,在北京的王府井大街上,就有了一道奇特的风景线:一位身穿长袍模样奇特的老人,坐在一辆平板三轮车上,饶有兴致东张西望地看着热闹繁华的商店和熙熙攘攘的人流。原来金老自忖:自己已是将近八旬之人,又生活在北京,于是金老天真地认为要接触社会就得到人多的地方去。所以他便和一个蹬三轮的人约好,每天拉他到王府井去转一圈,当时街上不少人都看到这个怪老头。
金老的天真可爱有时到了让人觉得傻的地步。一次哲学所的领导去看望他,并请他提要求。谁知金老不假思索就说:“我要钱。”然后掰着指头说,我的《逻辑》不要钱,《论道》也没要钱,但《知识论》一定给钱。领导才知道金老指的是稿费,不免有点尴尬;倒是金老还没搞明白,仍旧傻乎乎地说:“还是钱那个东西。”一个在别人眼里傻得有点可爱的老头,却是金老的生活本色。尽管他在学术上造诣很高,但是在生活中他不谙世故,不知道计较算计,他完全用他天真的为人处世对待这个世界。也许这样生活金老会吃点亏,会遭受别人的讥讽,但是金老自己会觉得生活很开心轻松,这样才会年轻才会长寿。
2.幽默乐观的玩家
在一般人来看,提起哲学就是深奥,说到哲学家就是看不明白的古董;而好高骛远、老气横秋、冷漠奇怪这类形容词也是专门留给哲学家的;所以很多人对哲学家敬而远之,这样愈益加深了人们对哲学所谓高深的误解。像金老这样的人,要说起他的研究,对常人而言是有点好高骛远:他漫游的不是云端,也不是天边,而是没有边界、超越时间的无限宇宙世界。但在生活中他脚踏实地,他对生活的感受力比常人更具体生动,并且特别。用时髦的话说,金老不仅是个幽默乐观的搞笑派,而且是体验生活的大玩家。他的幽默言行,令人捧腹赞叹、拍掌称妙;他的乐观开阔,使人望洋兴叹自叹弗如;他把养的斗鸡看作朋友与之一起进餐,和他的大蛐蛐一同进入梦乡,还有他的客厅沙龙使人流连忘返。这样会生活会找乐子的人,在生活中这样开心的人,按照金老的逻辑来说,具备了长寿的必要条件。
金老家里有个专门做饭的老王,由于金老喜好斗蛐蛐,老王时常被叫去抓蛐蛐,家里的蛐蛐罐都有一大箩。金老在自己的回忆录里说:
斗蛐蛐(或斗蟋蟀)是中国历史上人们广泛地进行的游戏。我参加过这种游戏。这游戏涉及高度的技术,艺术,科学。要把蛐蛐养好,斗好,都需要有相当的科学。头一个好蛐蛐我听见形容过的是萍乡煤矿局的职员养的。当时有人形容它说:“它是乌鸦全身黑,好似恤侯张翼德,千员战将不能当,大小三军皆失色。”……在北京,头一次养蛐蛐就得到一只红芽黑蛐蛐。(这是不应该的,应该完全分量平等。)它不算大,只有九厘八。可是在试斗的头一天,它一口就打败了一个一分重的翅子。不是乱斗的话,这个蛐蛐是有相当好的前途的。次年又看见了一只很美的蛐蛐,是一个知识分子样子的青年拿了一只油光四射的黑蛐蛐,问我买不买,他要十五块钱。我没有买,我疑心那是一条人工孵出来的蛐蛐。
金老的斗鸡也非常出名,他一般只养大公鸡。解放前,金老常去逛北京的庙会,有一次便买了一对黑山狼鸡。养了差不多时间,公鸡已经到了九斤四两,母鸡也过了九斤……冬天来了,我怕它们冷,找书作参考,书上说可以喂点鱼肝油,我用蘸墨水笔的管子灌了它们一管子的鱼肝油,结果它们很快就在窝里寿终。这是头一次养鸡。到了昆明之后……我仍然买了一只桃源的**毛腿公鸡……这东西生来就是霸权主义者。这个黄公鸡一战就把人家的柴公鸡打败了。从此小黄就在这村子里称霸起来了。我看这并不碍事。可是,谢家的人不同意。管家出来,一棍子把小黄打了。回到北京后,类似的经验重复了一次,又是我的公鸡逞凶被人家打了。
可见金老是不管什么情况下都在坚持养鸡,他在寻找生活的乐趣时,完全是我行我素,只要没有犯法没有伤害他人,这一点值得借鉴,尤其是步入老年之人。人总是害怕孤单寂寞的,金老也不例外,但是一直是单身的金老,除了尽可能地多和朋友相处,另外就是自己多找乐子。除了斗鸡和玩蛐蛐,金老的兴趣非常广泛;加上金老的幽默天赋,所以即使年纪大了他也没有寂寞难耐、孤苦伶仃之感,而且始终保持着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面对生活,这也是享有高寿的必要条件。
《黄帝内经》说:“百病生于气……喜则气馁。”说明精神乐观有利于气血和畅,生机旺盛,从而有益于身心健康。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摄生咏》中也说:“安神宜悦乐,惜气保和纯。”清代名医叶天士更认为,“心胸常开阔,年岁活一百”。可见,情绪乐观,笑颜常驻,笑口常开,是人体健康长寿不可缺少的条件。金老曾经说过他这一生都是乐观的,他也喜欢笑。他一生衣食无忧,又始终是单身汉;不图名不图利,生活轻松;个性天真,这样的人不乐观才怪,即使到了高龄身体差了金老依旧是个乐天派。1982年,已是87岁高寿的金老身体每况愈下,但是据金老的学生回忆:
他每天还按规定的时间听新闻广播,看报纸。他埋怨保姆说:“我今天不高兴。你为什么不按时叫我,我跟不上时间了。”他还 *** 地说:“这几天我能从沙发,走到屋门了,又进了一步。看来短时间不了,我要看到‘四化’。”
除了乐观,金老还特别幽默。幽默比笑话更需要更高品味修养,所以幽默需要后天的培养,但是金老好像在幽默这方面具有天赋,他的逗乐真是信手拈来,令人赞叹。例如解放初期艾思奇先生到清华大学演讲,他批判形式逻辑是伪科学。没想到在下面听讲的金老带头鼓掌,艾先生有点意外但很高兴。但是金老下来说:“艾先生讲得好,因为他的话句句都符合形式逻辑。”
而金老在清华教书期间,制造的不少幽默更是成为众人皆知的笑谈。有段时间由于梅贻琦校长外出,他委托清华学务处陈岱孙先生代理校事。一天,金老准备上厕所,却发现手纸没有了;金老却并不着急找手纸,而是坐下来给陈先生写了一张纸条:
伏以台端坐镇,校长无此顾之忧,留守得人,同事感追随之便。兹有求者,我没有黄草纸了,请赐一张,交由刘顺带到厕所,鄙人到那里坐殿去也。
意即陈先生既然代理校事,就该解决问题。读来实在让人捧腹。而说到自己的客厅,金老戏谑道:“一个光棍住在那样几间房子里,应该说是很舒服的。如果说的是白天,那几间房子确实舒服。到了晚上,特别是上床后,问题就不同了。只要灯一灭,纸糊的顶棚上就好像万马奔腾起来,小耗子就开始它们的运动会了。好在那时候我正当壮年,床上一倒,几分钟之后就睡着了。”
这种幽默是金老特有的长寿秘方。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的大脑皮层存在着“快乐中枢”,有趣和可笑的幽默,是其最佳的 *** 源之一。“快乐中枢”接受适宜的 *** 后能够呈兴奋状态,可以复制多种多样美好的东西,在人的机体内发生一场“生物化学暴风雨”,从而激活人体机能,消除生理疲劳和精神倦怠,改善体内循环,增进免疫能力。为此幽默可以看作人体的生理 *** 。同时幽默可以令人会心地笑,这样能促进人体血液循环,调节血压以及心脏,消除人的抑郁和紧张情绪,以此促进身心健康。而且具有幽默感的人,新陈代谢很旺盛,不但能增强抵抗力,而且延缓衰老,这就是科学家把“幽默”生动地比喻为“生理 *** ”的原因。老年人要想生活得愉快、健康长寿,应该学会幽默。
金老的幽默劲实在不小,连他自己的外表也不放过。能够在自己身上找到幽默资料的人,是乐观豁达、使人愿意接近的人。由于眼睛不好怕光,一般情况下不论何时何地,金老都会戴着遮阳帽,并且尽可能压低帽檐当然不是为了摆酷,而头只能微仰着。而眼睛的镜片则像黑白无常一样两种颜色。这种标志式的造型使人觉得有点怪,对此金老自己对学生打趣说:
我年轻的时候眼睛不好,不好到什么程度呢?因为我这个眼睛左眼近视800度,右眼远视700度,结果来一个汽车,我看到七八个,然后我就不知道该躲哪一个了,可能七八个哪一个都不是真的。
而每当给新学生上课,他的第一句话总是:“我的眼睛有毛病,不能摘帽子,并不是对你们不尊重,请原谅。”金老的幽默经常是妙语连珠,令人佩服。抗日战争爆发之前,金老与梁思成夫妇在北京住前后院。他看到梁先生为了古建筑上某个数据在房顶上上下下,就为他们夫妇特地做了一副对联:“梁上君子,林下美人。”“梁上君子”在这里是反语正用十分贴切。所以梁先生很高兴:“我就是要做‘梁上君子’,不然我怎么才能打开一条新的研究道路,岂不是纸上谈兵了吗?”可林徽因女士并不领情:“真讨厌,什么美人不美人,好像一个女人没有什么可做似的。我还有好些事要做呢!”金老听后,十分赞叹连连鼓掌。
有时候,金老也玩点无关紧要的恶作剧逗笑。据金老好友陈公惠女士回忆,在美国留学时,一次金老在回家路上遇到房东故德太太。细心的房东太太立刻发现,金老的脸色看起来不大愉快。房东太太很关心金老就问:“你怎么啦,有什么不高兴的事呢?”金老便有点委屈地说:“我在国内的女友来信要和我吹了。”然后头也不回地跑到湖边去,这下吓坏了故德太太,生怕金老一时意气做傻事,忙找人去劝千万要想开;而金老却为自己编的小恶作剧乐得哈哈大笑。
不过金老的幽默玩笑大多还是用在好朋友身上,只是有时因朋友不能接受金老的玩笑,金老的幽默也有“碰壁”的时候。吴宓先生也是金老的好朋友。吴先生也是个勇敢的痴情人,他把自己的情诗发表在报纸上,其中有“吴宓苦爱毛彦文,三洲人士共惊闻”两句。金老经常担任调解人,这一次别人又要金老去劝劝吴先生,幽默直率的金老就对吴先生说:你的诗好不好我们不懂,但其中涉及毛彦文,这就不是公开发表的事情。这是私事情,不应该拿到报纸上宣传。我们天天早晨上厕所,可我们并不为此宣传。吴先生的个性和金老大相径庭,这下不禁勃然大怒,拍着桌子就说:“我的爱情不是上厕所!”金老一下也感觉自己话不大对,但是不知道怎么解释,就站着听吴先生骂了半天。
当然这种情况是极少的,而且在我们今天看来,两位痴情人的对白还是相当幽默的。幽默也无形中成了金老延年益寿的良方:它不但有益身心健康,而且能保持情绪乐观,使人容易从不好的情绪中解脱出来,增强心理防御能力。
3.饮食专家的好胃口
按照中国民间的说法,评价一个人身体健康和长寿与否,主要标准是:“没心没肺,能吃能睡”。“没心没肺”说的是保持平和快乐的心态,不要斤斤计较,保持心理健康;“能吃能睡”一是指食欲好,粗的淡的五谷杂粮荤素相宜;二是睡得香,想睡时能快速安稳入睡,睡眠时间适宜。实际上,这一说法也符合医学根据。能吃意味着肠胃吸收和消化功能好,能睡可以保证大脑充分休息,精力充沛。2002年,对南京市一百多位百岁老人的调查也表明,老寿星长寿的共同点是:心态开朗,能吃能睡,起居生活富有规律。金老童心不老,心无城府,天真浪漫;金老曾戏言青年时,即使耗子在边上开运动会他也照睡不误,即使到了晚年他的睡眠功夫还是不错。说起金老的能吃,使人联想到金庸笔下的北丐洪七公和老顽童周伯通,洪七公会吃,周伯通会玩能吃;但金老不只是简单地能玩会吃,而是品味不俗的饮食专家。他的回忆录中提到饮食的很多,他非常赞同中国古人说的:“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留学回国后金老聘请了一位会做西餐西点的厨师,每逢金老的周末沙龙,金老都会给大家提供按他要求制作的咖啡和冰激凌。当时清华还有“金岳霖饼干”,因为那时清华附近买不到点心,大家都是找金老的厨师定做饼干,故有此美名。可见,金老对于中西饮食很有研究。
饮食是大家所关心的,也是大家所经常谈论的。我第一次出国(那时叫“出洋”)后,也和其他的青年一样感到洋饭难吃,星期六晚上总要到中国饭馆去“过瘾”。可是,吃洋饭不到半年,好些人都长胖了。这就是说味不行,营养还是好的。其实也不只是营养而已。英法德意美的伙食都有专长。比较起来法国最突出……我只会吃菜,不会做菜,烹饪这一艺术无法谈论……西菜的主要手术是烤,中菜的长处很多,但是别于西菜的手术是炒。
比较的结果,金老在他的回忆录里认真下了结论:“中国菜,世界第一。”因为他品得更多的是中国美味。说起湘菜、粤菜、北京菜、川菜,金老说得头头是道;提起湖南的腊肉、鸡油冬笋泥,还有鱼翅龙虾、烤乳猪……金老这个美食家更是如数家珍。金老还常在朋友家吃饭,他夸陈公惠女士手艺好,说她做的红烧鱼和白斩鸡非常好吃,还说陈夫人还很擅长煮鸡蛋。就蛋白来说,有似豆腐脑;就蛋黄说,它既不是液体,因为它不流;也不完全是固体,因为它不硬;看着是一个小红球;吃起来,其味之美,无与伦比……张奚若家有时可以吃到绿面条。这东西是美味。面条是绿色的,里面有菠菜汁,面揉得很紧,煮的时间也不长因此吃起来有嚼头,要用牙齿咬着吃,吃起来配上一两大勺肉末,味道美得很。
不过金老个人的兴趣主要蔬菜和水果。金老在回忆录里说:“我的日常饮食,几十年来都是一荤一素。”这是非常营养科学的饮食搭配,因为长期只吃素食的话,容易造成营养偏差。梁漱溟先生虽然说大半生茹素,但实际上他长期食用的鸡蛋、牛奶等是荤食营养的替代品。总之荤素相宜,才能营养均衡。当然,荤食可以适度少吃一点。金老特别喜欢吃胡萝卜丝和丝瓜汤,他说自己喜欢吃炒菜的甜,他欣赏夹杂在别的东西里的甜。他最喜欢吃的水果是“大李子”,他在美国时吃过一次尽管非常贵,在山东吃过一次,所以他说:“我最爱吃的水果,我一生只吃过两次,小时吃的不算。”其次他喜欢芒果、荔枝,白皮白肉白子的三白西瓜,还有兰州甜瓜。他特别喜欢清香而甜的水果。
关键词:快乐中枢 生理 ***
二、名士遗风:快乐的单身汉
◆金老并不执著于爱情的结果,所以单身和这种超然的心态,反而有利于金老的延年益寿。
◆只有能从名利圈里走出来的人,才不会为名利纠缠,才能活得轻松,这也是长寿的必要条件之一。
还在清华念书时,金老就做过报刊编委,参加过业余的摄影社,还和著名话剧家洪深演过话剧。1914年金老从清华大学毕业后,先在美国攻读了学士和硕士学位,又在英国伦敦大学和剑桥学习,尔后又在欧洲各国游学;前后共计11年,直到1925年回国在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任教。可以说金老饱受欧美风雨之沐浴:不但在思想受到的影响颇大,而且生活方式也比较西化,例如喜欢喝咖啡。金老身高一米八,西装革履,腰板笔挺,仪表堂堂,加上说话幽默风趣,非常有绅士气度,熟悉金老的朋友和学生对此都印象深刻。金老有时会穿着非常醒目的夹克衫(那时穿的人很少,尤其是教授),由于眼睛不大好,他戴着帽子微仰着脑袋,走路则难免有点深一脚浅一脚,但是皮鞋上永远不会有灰尘;如果是夏天穿短裤,他会和西方的绅士一样配上长筒袜。
可是金老也有非常不绅士的时候:有时他在西装外套长袍子,戴八路军的棉帽;他孩子气很重,斗鸡玩蛐蛐,和小孩嬉闹;他喜欢我行我素,反感做官而且觉得“很亏”,因为“与其做官,不如开剃头店,与其在部里拍马,不如在水果摊子上唱歌”;他喜欢研究古树,对于花卉兴趣盎然,他说自己最喜欢的花之一是栀子花;除此之外他还有不少怪动作。
金老看了不少小说,既有西方的如普鲁斯特、福尔摩斯等,还有中国的武侠小说,如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侠传》。因此一次被沈从文先生拉去给学生讲文学,题目是《小说和哲学》。金老讲了半天,最后说小说和哲学没有关系。有学生问《红楼梦》又怎么解释,金老却说:“红楼梦里的哲学不是哲学。”说到这金老忽然停下来说:“对不起,我这里有个小动物。”他把右手伸进后脖颈,居然弄出来一只跳蚤!学生们都很吃惊,金老却把跳蚤捏在手指里得意地欣赏!这种举止使人想到晋代名士嵇康。
难怪金老的好友冯友兰先生说金老像嵇康一样,“越名教而任自然”,天真浪漫率性而行;思想清楚,逻辑性强;欣赏艺术,审美感高。金老自己也说:就我个人说,我是在抽象方面思想能够相当精细而在人与人之间情感百分粗疏的人,在行为上难免不懂规矩,不守章法,不顾人情,不习世故,因此在生活上难免横冲一阵,直撞一阵。的确,金老很有名士遗风,他终身未娶,无儿无女却自得其乐,没有家庭的羁绊,所以他能来去自由,洒脱人生;他把不能实现的爱情珍藏于心,而代之以浓厚的友情,无亲胜有亲,他一生都活在亲情里;在世俗名利上,他与世无争如闲云野鹤,因此不会为生活所累;所以金老活得悠闲飘逸,平安长寿。
谁知道"明清制18行省"的名字?
省的名称是沿用元代制度而来。元在全国设立11个“行中书省”,作为中央政府(
“中书省”)的派出机构。明清均沿用元制。“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成为地
方最高一级行政单位。
民国初年,地方行政区域的划分基本与清末相同,设立22个行省和若干特别行政区
。这些特别行政区由于政治、历史和社会情况比较复杂,因而政制的采择亦较特殊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大部分特别行政区先后改为省。
1.北洋政府的省制
省的行政长官原先名称不一。至1913年1月颁布《划一现行各省地方行政官厅组织
令》后,才统一称作民政长,其行政机关为省行政公署。民政长由中央任命,总理
全省政务。开始时,不少省的民政长由都督兼任,其后,袁世凯为不使地方军事都
督控制地方行政,便逐步任命文官充当民政长,削弱都督权势,但实效不显。行政
公署的组织机构为一处(总务)四司(内务、财政、教育、实业),机构及职官设
置均较简约,规定整个行政公署的员额除司长外不得超过60人。1914年5月颁布的
《省官制》,改各省民政长为巡按使,行政公署亦改称巡按使署。《省官制》对省
行政长官的职权作了具体规定,巡按使管辖全省民政和警备、巡防武装;依据法律
、教令得发布省令或省单行章程,但不得与现行法令抵触;受政府特别委任监督全
省财政和司法行政,考核财政和司法官吏。黎元洪继袁世凯为大总统后,除于
1917年9月改巡按使为,巡按使署为公署外,制度基本未变。公署的
机构设置为一政务厅,下辖总务、内务、教育、实业四科,科以下又设课或股。
北洋政府时期省制中有一奇特现象,即中央政府在各省设立行政机关直接主管省内
的某些重大行政业务。如1914年9月在各省设财政厅,直辖于财政部,厅长
由财政部提请大总统任命,厅长的职位有法律予以特殊保障,以便使他在省内行使
职权。实行这一制度后,各省财政(包括税收、行政经费、预算决算等)便直接操
之于中央财政部,省只能进行监督而不能指挥其业务。1917年9月,教育部提出在
各省设教育厅,使各省教育独立,教育厅直隶于教育部。随后,农商部亦呈请在各
省设立实业厅,实行经济行政独立。这些制度的推行,目的在地方军阀割据状态下
,使掌握了中央政权的大军阀确保“国家”权力的行使。但由于这些厅的厅长,是
在地方军阀的势力范围下工作,如得不到省内势力的合作便无法在当地立足,因而
机构虽设而窒碍甚多,不能达到预期目的。又加上财政与实业两厅厅长职位均为肥
缺,地方军阀势在必争,常指定亲信人物逼财政部与农商部向总统提名请委,有关
的部实际上无法过问。
省制的另一重要方面是省立法机关。辛亥革命后各省临时立法机关极不一致。至
1913年4月,颁布《省议会暂行法》,各省遂先后成立省议会。省议会议员由选举
产生,其名额依《各省第一届省议会议员名额表》的规定为:
直隶184 奉天64 吉林40 黑龙江40 江苏160
安徽108 江西140 浙江152 福建96 湖北104
湖南108 山东132 河南128 山西112 陕西84
甘肃56 新疆40 四川140 广东120 广西76
云南88 贵州52
直隶省包括顺天府,故直隶省习称顺直省。上表中直隶省也包括热河与察哈尔两地
区。
选举方法采间接选举制,分初选与复选。初选以县为单位进行,初选选出之人,才
是真正选举省议员之人。选举人资格与国会议员的选举资格相同,即:一、年纳直
接税2元以上者;二、有值500元以上不动产者;三、有小学毕业以上文化程度者;
四、年满21岁以上之男子;五、在选举区内居住满2年者。被选人资格规定应年满
25岁以上,比选举人之年龄要求大4岁。复选结果,由选举监督通知当选人。当选
人接通知后,应于20日内答复是否愿意担任省议员,逾期不答,即表示不愿担任。
凡答复愿意担任的人,即给予省议员证书,为省议员。
省议员任期3年,连选可以连任。省议员不得同时作国会议员,亦不得兼任行政官
吏。
省议会每年举行1次,每次会期为60天,必要时得延长,但最多不能超过80天。省
议会开会时通常准许外人旁听。省议会的职权有三项:一、议决权(省单行条例、
省预算决算、省税、省债、省财产的处理等),二、监督权(受理人民行政诉愿,
对违法省行政长官提出弹劾,对违法纳贿的省内官吏提请省行政长官重办,对本省
行政事项提出质问书);三、建议权,包括提出行政性建议及答复省行政长官的咨
询。省议会的决议咨送省行政长官公布执行,省行政长官如认为议决不当,可于5
日内咨请省议会复议;如认为议决案违背现行法律,可咨达省议会撤销该项决议。
省行政机关对省立法机关的这种制约措施,省立法机关对此亦可进行反制约,即向
国家最高司法机关提出诉讼。
1913年6月,资产阶级革命派发起反袁“二次革命”,以江西省为首义地区。袁世
凯一边派兵镇压,一边着手摧残资产阶级议会制度。8月6日,袁世凯下令解散江西
省议会,并停止用兵各省的省议会。8日,解散广东省议会。16日,又解散湖南省
议会。“二次革命”完全失败后,袁世凯于11月悍然下令取消国民党籍的国会议员
和各省议会议员资格,接着又因候补议员中多数为国民党员便又下令国民党籍的候
补议员资格亦被取消,致使国会与省议会均因不满法定人数而不能正式开会议事。
1914年1月10日,袁世凯宣布停止国会议员职务,2月28日,又下令解散各省省议会
袁世凯后,黎元洪在1916年8月1日重开国会后,于同月14日令各省省议会应于
10月1日由各省行政长官召集复会,但各省议会并未完全恢复。即使恢复了的省议
会,也往往出于地方军阀的需要,成为他们封建割据的工具。
宋元明清时期
www.GSCN.com.cn 2005-7-24 17:23:46 来源:甘肃省人民政府
字号:大 中 小 背景色 留言 评论
宋金辽时期,行政区划大体是路、州(府)、县三级制。北宋初分全国为10道,至道三年(公元997 年)改10道为15路(后增为26路),甘肃属陕西路。但宋代的路与唐代的道有所不同。宋初的路是财政区兼有监察的职能,后来才逐渐变成地方最高一级建制。路设转运使司掌财赋、民政(长官为转运使);安抚使司掌管军事(长官为经略安抚使);提举常平司掌市舶茶马(长官为提举常平使);提点刑狱司掌司法(长官为提刑按察使)。四司互不统属,各自直属中央。宋仁宗庆历元年(公元1041年),分陕西沿边为秦凤、泾原、环庆、鹿延4 路(前3 路在甘肃境)。宋神宗熙宁五年(公元1072 年),增置熙河路。后几经变化,省境共置永兴军路、秦凤路2 路,辖21州(府、军)、51县(监、尉司)。永兴军路(治京兆府,今陕西省西安市)。在本省的辖区有庆阳府、环州、银州、宁州。秦凤路(治秦州,今天水市北道镇),辖秦州、成州、凤州、阶州、渭州、泾州、原州、会州、熙州、河州、巩州(原为通远军)、岷州、兰州、洮州、西宁州、德顺军(今静宁县)、镇戎军(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军,在宋代设于军事安冲之地,系与府、州同级的行政区划。11世纪初叶,党项族西夏(公元1038年-公元1227年)崛起,于宋仁宗明道元年建国,都兴庆府(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辖区有22州,其中在甘肃境内的有甘(西夏改为宣化府)、凉(西夏改为西凉府)、肃、瓜、沙、会等6 州。西夏的统治约有190 年之久,后为蒙古所灭。南宋时,甘肃大部隶属金朝。属南宋利州西路(北宋时称秦凤路)的有文州、阶州、西和州(今西和、礼县)、凤州、同庆府(今成县)、天水军(绍兴初因秦州为金占领,遂置南天水县、北天水县,嘉定元年即公元1208年改县为军,今天水市)。金朝,在甘肃境置4 路、16州(府)、50个县。凤翔路(治凤翔府,今陕西省凤翔县),领德顺州(宋为德顺军,但辖区扩大,包括今静定、庄浪县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隆德县西北部)、平凉府、镇戎州(原镇戎军)、秦州。庆原路(治庆阳府,今庆阳县),领庆阳府、环州 、宁州、原州、泾州。临洮路(治临洮府,今临洮县),统辖临洮府、积石州(原为积石军溪哥城)、洮州、兰州、巩州(今定西、陇西、通渭县)、会州(今靖远县)、河州。
元代,甘肃行政区划大体是省、路、府(州)、县四级制。元朝政府为加强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除设中央直辖区腹里(包括山东、山西、河北)外,分全国为11个行中书省,管辖所属路、州、府的政务。在我国行政史上,首创行省制度。行省创建之初,系中央最高一级建制。元世祖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甘肃正式设省,称“甘肃等处行中书省”(长官为平章政事),简称甘肃行省,治所在甘州路的甘州(今张掖市)。省辖7 路、5 个直隶州、4 个府、22属州、24县。省境东部地区属陕西行省。另外还置河西陇北道肃政廉访司,主掌监察,隶属于陕西诸道行御史台。属甘肃行省的有甘州路、永昌路(原凉州)、肃州路、沙州路、亦集乃路(今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宁夏府路、兀刺海路。2 个直隶州是:山丹州(元初为阿只吉大王封地,至元二十二年升为州)、西宁州。5 个属州是:西凉州(隶属永昌路)、瓜州(隶属沙州路)、灵州(隶属宁夏府路)、鸣沙州(隶属宁夏府路)、应理州(隶属宁夏府路)。省境东部隶属于陕西行省的有:泾州、开成州(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应浪州、河州路(属土番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洮州、岷州、铁州(今岷县东)、巩昌等处总帅府(统巩昌、平凉、临洮、庆阳府,秦陇、宁、环、金、兰、会、徽、阶、成、静宁、宁西、镇远、西和等州)。
明初,沿用元朝的行省制。明太祖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置陕西等处行中书省(辖甘肃)。明太祖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鉴于行中书省职权太重,为防止唐末出现的方镇割据局面,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废除行省制,在原行省的基础上,设承宣布政使司,实行司法、行政、军事分立,各不统属,三司互相也不得兼任,即承宣布政使司(长官为布政使),掌全省民政与财政,提刑按察使司(长官为提型按察使)掌司法、监察,都指挥使司(长官为都指挥使)掌军事。全国共设13布政使司,加上两京即京师(北直隶)、南京(南直隶)共15个政区(简称司,俗称省),实行省、府(州)、县三级制。甘肃属陕西承宣布政使司管辖。原甘肃境内共设置5 府、9 州(隶属于府)、50县。5 府是庆阳府、平凉府、巩昌府、临洮府、灵州(直隶州)。9 个属州是:宁州(隶属庆阳府)、泾州、静宁州、固原州(以上3 州属平凉府)、秦州、阶州、徽州(以上3 州属巩昌府)、兰州、河州(以上2 州属临洮府)。除府(直隶州)、属州、县外,还设有卫、所。按照明的定制,卫、所设于边境和要害地区,在边境重镇设行都指挥使司,每省设一都指挥使司。卫、所实行军屯,属军事机关,但后来在边境地区卫、所也兼理民政。甘肃境共设21卫、9 个千户所,即洮州卫(故治在今临潭县东)、岷州卫(今岷县)、宁夏卫、宁夏前卫、宁夏左屯卫、宁夏右屯卫(今宁夏宁朔县)、宁夏后卫(今宁夏灵武县东南)、宁夏中卫(今宁夏中卫县)、靖虏卫(今靖远县,以上属陕西都指挥使司)、甘州左卫(今张掖市)、甘州右卫(今张掖市)、甘州 中卫、甘州前卫、甘州后卫、肃州卫(今酒泉市)、山丹卫(今山丹县)、永昌卫(元为永昌路)、凉州卫(今武威市)、镇番卫(今民勤县)、庄浪卫(今永登县南)、西宁卫、沙州卫(今敦煌县西,以上属陕西行都指挥使司)、赤金蒙古卫(今玉门西北赤金堡)、罕东卫(今酒泉市西南)。9 个千户所是:西固城守御千户所(岷州卫)、灵州守御千户所、兴武守御千户所(宁夏卫)、韦州守御千户所(宁夏卫)、平虏实御千户所、碾伯守御千户所、镇夷实1御千户所(宁夏卫)、古浪守御千户所、高台守御千户所。另外,属于明朝九个重镇的有:宁夏(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固原(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甘肃(今张掖市)。
清朝的地方行政制度是省、府(直隶州、直隶厅)、县(散州、散厅)三级制。清初,分全国为18行省。清圣祖康熙六年(公元1664年)设陕西左、右布政使司,右布政使司驻巩昌(今陇西)。康熙六年(公元1647年)改陕西右布政使为巩昌布政使司。次年,又改巩昌布政使司为甘肃布政使司,同时将治所从巩昌移至兰州。清代的省制虽因袭明制,但进一步完善,其特点是有了主持一省军政事务的最高长官巡抚(巡抚之制始于明朝,但无一定之辖区),巡抚之上设有总理一省或数省军政事务的总督,且省内设有管理各种事务的司道。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裁行都指挥使司及诸卫、所。清高宗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4年)裁甘肃巡抚(原驻宁夏,顺治五年即公元1648年迁至兰州),以陕北总督行巡抚事,并迁陕甘肃督置至兰州。当时甘肃辖区除包括今新疆、青海、宁夏一部分外,大体上和今甘肃的境域相同。可以说甘肃的行政区域,奠定于两汉,正式于元代,完成清朝。清德宗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从甘肃分出新疆单独建省。仑置以后的甘肃省辖8 府 6直隶州、1 直隶厅、61县。8 府是:兰州府、平凉府、巩昌府、庆阳府、宁夏府、西宁府、凉州府、甘州府。6 直隶州(与府同级)是:泾州、固原州、阶州、秦州、肃州、安西州。1 个直隶厅(与府同级,在省数民族聚居地区设置,不领县),即化平川直隶厅(平凉、华亭、固原、隆德4 州县地)。除了直隶厅,全省还设8 个属厅(散厅,隶属于府,不领县);洮州厅(属巩昌府,今临潭县)、庄浪厅(属凉州府,今永登县南)、抚彝厅(属甘州府,今临泽县)、宁灵厅(宁夏府,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贵德厅(属西宁府,今青海省贵德县)、循化厅(属西宁府,今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丹噶尔厅(属西宁府,今青海省湟源县)、巴燕戎格厅(属西宁府,今青海省化隆县)。另外,青海北部的额鲁特蒙左部5 部29旗,南部藏族40个土司,由西宁办事大臣管辖。西宁办事大臣受甘肃省节制。清朝在地方也设有监察区。甘肃省的监察区是6 道:平庆泾固化道(治所平凉府)、甘凉道(治所甘州)、安肃首(治所安西州)、巩秦阶道(治所秦州)、宁夏道(治所宁夏府)、宁道(治所西宁府)。
宋元明清时期
www.GSCN.com.cn 2005-7-24 17:23:46 来源:甘肃省人民政府
字号:大 中 小 背景色 留言 评论
宋金辽时期,行政区划大体是路、州(府)、县三级制。北宋初分全国为10道,至道三年(公元997 年)改10道为15路(后增为26路),甘肃属陕西路。但宋代的路与唐代的道有所不同。宋初的路是财政区兼有监察的职能,后来才逐渐变成地方最高一级建制。路设转运使司掌财赋、民政(长官为转运使);安抚使司掌管军事(长官为经略安抚使);提举常平司掌市舶茶马(长官为提举常平使);提点刑狱司掌司法(长官为提刑按察使)。四司互不统属,各自直属中央。宋仁宗庆历元年(公元1041年),分陕西沿边为秦凤、泾原、环庆、鹿延4 路(前3 路在甘肃境)。宋神宗熙宁五年(公元1072 年),增置熙河路。后几经变化,省境共置永兴军路、秦凤路2 路,辖21州(府、军)、51县(监、尉司)。永兴军路(治京兆府,今陕西省西安市)。在本省的辖区有庆阳府、环州、银州、宁州。秦凤路(治秦州,今天水市北道镇),辖秦州、成州、凤州、阶州、渭州、泾州、原州、会州、熙州、河州、巩州(原为通远军)、岷州、兰州、洮州、西宁州、德顺军(今静宁县)、镇戎军(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军,在宋代设于军事安冲之地,系与府、州同级的行政区划。11世纪初叶,党项族西夏(公元1038年-公元1227年)崛起,于宋仁宗明道元年建国,都兴庆府(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辖区有22州,其中在甘肃境内的有甘(西夏改为宣化府)、凉(西夏改为西凉府)、肃、瓜、沙、会等6 州。西夏的统治约有190 年之久,后为蒙古所灭。南宋时,甘肃大部隶属金朝。属南宋利州西路(北宋时称秦凤路)的有文州、阶州、西和州(今西和、礼县)、凤州、同庆府(今成县)、天水军(绍兴初因秦州为金占领,遂置南天水县、北天水县,嘉定元年即公元1208年改县为军,今天水市)。金朝,在甘肃境置4 路、16州(府)、50个县。凤翔路(治凤翔府,今陕西省凤翔县),领德顺州(宋为德顺军,但辖区扩大,包括今静定、庄浪县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隆德县西北部)、平凉府、镇戎州(原镇戎军)、秦州。庆原路(治庆阳府,今庆阳县),领庆阳府、环州 、宁州、原州、泾州。临洮路(治临洮府,今临洮县),统辖临洮府、积石州(原为积石军溪哥城)、洮州、兰州、巩州(今定西、陇西、通渭县)、会州(今靖远县)、河州。
元代,甘肃行政区划大体是省、路、府(州)、县四级制。元朝政府为加强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除设中央直辖区腹里(包括山东、山西、河北)外,分全国为11个行中书省,管辖所属路、州、府的政务。在我国行政史上,首创行省制度。行省创建之初,系中央最高一级建制。元世祖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甘肃正式设省,称“甘肃等处行中书省”(长官为平章政事),简称甘肃行省,治所在甘州路的甘州(今张掖市)。省辖7 路、5 个直隶州、4 个府、22属州、24县。省境东部地区属陕西行省。另外还置河西陇北道肃政廉访司,主掌监察,隶属于陕西诸道行御史台。属甘肃行省的有甘州路、永昌路(原凉州)、肃州路、沙州路、亦集乃路(今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宁夏府路、兀刺海路。2 个直隶州是:山丹州(元初为阿只吉大王封地,至元二十二年升为州)、西宁州。5 个属州是:西凉州(隶属永昌路)、瓜州(隶属沙州路)、灵州(隶属宁夏府路)、鸣沙州(隶属宁夏府路)、应理州(隶属宁夏府路)。省境东部隶属于陕西行省的有:泾州、开成州(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应浪州、河州路(属土番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洮州、岷州、铁州(今岷县东)、巩昌等处总帅府(统巩昌、平凉、临洮、庆阳府,秦陇、宁、环、金、兰、会、徽、阶、成、静宁、宁西、镇远、西和等州)。
明初,沿用元朝的行省制。明太祖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置陕西等处行中书省(辖甘肃)。明太祖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鉴于行中书省职权太重,为防止唐末出现的方镇割据局面,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废除行省制,在原行省的基础上,设承宣布政使司,实行司法、行政、军事分立,各不统属,三司互相也不得兼任,即承宣布政使司(长官为布政使),掌全省民政与财政,提刑按察使司(长官为提型按察使)掌司法、监察,都指挥使司(长官为都指挥使)掌军事。全国共设13布政使司,加上两京即京师(北直隶)、南京(南直隶)共15个政区(简称司,俗称省),实行省、府(州)、县三级制。甘肃属陕西承宣布政使司管辖。原甘肃境内共设置5 府、9 州(隶属于府)、50县。5 府是庆阳府、平凉府、巩昌府、临洮府、灵州(直隶州)。9 个属州是:宁州(隶属庆阳府)、泾州、静宁州、固原州(以上3 州属平凉府)、秦州、阶州、徽州(以上3 州属巩昌府)、兰州、河州(以上2 州属临洮府)。除府(直隶州)、属州、县外,还设有卫、所。按照明的定制,卫、所设于边境和要害地区,在边境重镇设行都指挥使司,每省设一都指挥使司。卫、所实行军屯,属军事机关,但后来在边境地区卫、所也兼理民政。甘肃境共设21卫、9 个千户所,即洮州卫(故治在今临潭县东)、岷州卫(今岷县)、宁夏卫、宁夏前卫、宁夏左屯卫、宁夏右屯卫(今宁夏宁朔县)、宁夏后卫(今宁夏灵武县东南)、宁夏中卫(今宁夏中卫县)、靖虏卫(今靖远县,以上属陕西都指挥使司)、甘州左卫(今张掖市)、甘州右卫(今张掖市)、甘州 中卫、甘州前卫、甘州后卫、肃州卫(今酒泉市)、山丹卫(今山丹县)、永昌卫(元为永昌路)、凉州卫(今武威市)、镇番卫(今民勤县)、庄浪卫(今永登县南)、西宁卫、沙州卫(今敦煌县西,以上属陕西行都指挥使司)、赤金蒙古卫(今玉门西北赤金堡)、罕东卫(今酒泉市西南)。9 个千户所是:西固城守御千户所(岷州卫)、灵州守御千户所、兴武守御千户所(宁夏卫)、韦州守御千户所(宁夏卫)、平虏实御千户所、碾伯守御千户所、镇夷实1御千户所(宁夏卫)、古浪守御千户所、高台守御千户所。另外,属于明朝九个重镇的有:宁夏(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固原(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甘肃(今张掖市)。
清朝的地方行政制度是省、府(直隶州、直隶厅)、县(散州、散厅)三级制。清初,分全国为18行省。清圣祖康熙六年(公元1664年)设陕西左、右布政使司,右布政使司驻巩昌(今陇西)。康熙六年(公元1647年)改陕西右布政使为巩昌布政使司。次年,又改巩昌布政使司为甘肃布政使司,同时将治所从巩昌移至兰州。清代的省制虽因袭明制,但进一步完善,其特点是有了主持一省军政事务的最高长官巡抚(巡抚之制始于明朝,但无一定之辖区),巡抚之上设有总理一省或数省军政事务的总督,且省内设有管理各种事务的司道。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裁行都指挥使司及诸卫、所。清高宗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4年)裁甘肃巡抚(原驻宁夏,顺治五年即公元1648年迁至兰州),以陕北总督行巡抚事,并迁陕甘肃督置至兰州。当时甘肃辖区除包括今新疆、青海、宁夏一部分外,大体上和今甘肃的境域相同。可以说甘肃的行政区域,奠定于两汉,正式于元代,完成清朝。清德宗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从甘肃分出新疆单独建省。仑置以后的甘肃省辖8 府 6直隶州、1 直隶厅、61县。8 府是:兰州府、平凉府、巩昌府、庆阳府、宁夏府、西宁府、凉州府、甘州府。6 直隶州(与府同级)是:泾州、固原州、阶州、秦州、肃州、安西州。1 个直隶厅(与府同级,在省数民族聚居地区设置,不领县),即化平川直隶厅(平凉、华亭、固原、隆德4 州县地)。除了直隶厅,全省还设8 个属厅(散厅,隶属于府,不领县);洮州厅(属巩昌府,今临潭县)、庄浪厅(属凉州府,今永登县南)、抚彝厅(属甘州府,今临泽县)、宁灵厅(宁夏府,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贵德厅(属西宁府,今青海省贵德县)、循化厅(属西宁府,今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丹噶尔厅(属西宁府,今青海省湟源县)、巴燕戎格厅(属西宁府,今青海省化隆县)。另外,青海北部的额鲁特蒙左部5 部29旗,南部藏族40个土司,由西宁办事大臣管辖。西宁办事大臣受甘肃省节制。清朝在地方也设有监察区。甘肃省的监察区是6 道:平庆泾固化道(治所平凉府)、甘凉道(治所甘州)、安肃首(治所安西州)、巩秦阶道(治所秦州)、宁夏道(治所宁夏府)、宁道(治所西宁府)。
宋元明清时期
www.GSCN.com.cn 2005-7-24 17:23:46 来源:甘肃省人民政府
字号:大 中 小 背景色 留言 评论
宋金辽时期,行政区划大体是路、州(府)、县三级制。北宋初分全国为10道,至道三年(公元997 年)改10道为15路(后增为26路),甘肃属陕西路。但宋代的路与唐代的道有所不同。宋初的路是财政区兼有监察的职能,后来才逐渐变成地方最高一级建制。路设转运使司掌财赋、民政(长官为转运使);安抚使司掌管军事(长官为经略安抚使);提举常平司掌市舶茶马(长官为提举常平使);提点刑狱司掌司法(长官为提刑按察使)。四司互不统属,各自直属中央。宋仁宗庆历元年(公元1041年),分陕西沿边为秦凤、泾原、环庆、鹿延4 路(前3 路在甘肃境)。宋神宗熙宁五年(公元1072 年),增置熙河路。后几经变化,省境共置永兴军路、秦凤路2 路,辖21州(府、军)、51县(监、尉司)。永兴军路(治京兆府,今陕西省西安市)。在本省的辖区有庆阳府、环州、银州、宁州。秦凤路(治秦州,今天水市北道镇),辖秦州、成州、凤州、阶州、渭州、泾州、原州、会州、熙州、河州、巩州(原为通远军)、岷州、兰州、洮州、西宁州、德顺军(今静宁县)、镇戎军(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军,在宋代设于军事安冲之地,系与府、州同级的行政区划。11世纪初叶,党项族西夏(公元1038年-公元1227年)崛起,于宋仁宗明道元年建国,都兴庆府(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辖区有22州,其中在甘肃境内的有甘(西夏改为宣化府)、凉(西夏改为西凉府)、肃、瓜、沙、会等6 州。西夏的统治约有190 年之久,后为蒙古所灭。南宋时,甘肃大部隶属金朝。属南宋利州西路(北宋时称秦凤路)的有文州、阶州、西和州(今西和、礼县)、凤州、同庆府(今成县)、天水军(绍兴初因秦州为金占领,遂置南天水县、北天水县,嘉定元年即公元1208年改县为军,今天水市)。金朝,在甘肃境置4 路、16州(府)、50个县。凤翔路(治凤翔府,今陕西省凤翔县),领德顺州(宋为德顺军,但辖区扩大,包括今静定、庄浪县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隆德县西北部)、平凉府、镇戎州(原镇戎军)、秦州。庆原路(治庆阳府,今庆阳县),领庆阳府、环州 、宁州、原州、泾州。临洮路(治临洮府,今临洮县),统辖临洮府、积石州(原为积石军溪哥城)、洮州、兰州、巩州(今定西、陇西、通渭县)、会州(今靖远县)、河州。
元代,甘肃行政区划大体是省、路、府(州)、县四级制。元朝政府为加强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除设中央直辖区腹里(包括山东、山西、河北)外,分全国为11个行中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